体会不到这几点,你就永远打不好乒乓球!-乒乓国球汇

体会不到这几点,你就永远打不好乒乓球!-乒乓国球汇

原标题:体会不到这几点,你就永远打不好乒乓球!-乒乓国球汇

先给大伙讲个故事吧。

上次打球,把同学给“伤害”了。同学跟我说:跟你打球就像跟机器人打一样,我无论打到哪儿你都能挡回来,而且我越发力打,挡回来的球速度越快,就像是一面墙。(你说砌不砌)

听闻此言,我真是哭笑不得,原来我是一面冷漠的墙壁和一个无情的机器人。不知同学是否心想:以后再也不会跟这种人打球了。

事实上我并非冷漠无情之人,却也觉得这事些许有趣和可爱。其实这事也折射出了打乒乓球的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找准击球点,然后用合理的动作击打回去。

许昕:你说啥?

还有另外一些故事,就是在偶尔教身边人打球的过程中发现:有的人动作有模有样,但是控制不了球,经常搓球下网,或者下旋球老拉不上;有的人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击球点,让球打到板边或者自己被球顶着;而有的人打比赛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比分零比五……

关于如何打好乒乓球,特别是初学者如何快速达到多个回合对打,我结合自己打球经验和偶尔教球经历,谈谈以下4个感受:

1.击球前:合理的动作

动作是打球的第一要义,正如比武就要出招。

很多初学者打不好球,首要原因还是动作的问题,最突出的两个表现为:第一,不知道如何挥拍,有的颠,有的摁,还有的砸;第二,击球动作不固定,经常乱动手腕、翻腕、抬肘,还有一些习惯性的小动作最是难改。

最佳动作是理想的,不可能完完全全做到,但是可以逼近。规范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呢?参照专业队,特别是国家队的教学视频,比如马龙的正手和张继科的反手,毕竟那是乒乓球百年来的理论和实践总结。

固定动作的好办法有徒手挥拍和多球练习,就是不断地重复,无他。通过拍摄自己的练习视频,自己纠错也是很好的手段,这就叫自观。

或许还有一些疑问,比如有人的动作乱七八糟,或者花里胡哨,也能把球打得有来有回,何也?从本质上说,只要最后作用在球上的动作是合理的,球就能打得好。动作看似乱七八糟或花里胡哨的人,因为他有更好的手感和球感,能在最后刹那之间拨乱反正。

众所周知,泥娃是削球手

乱七八糟者常见为野路子,花里胡哨的譬如伊藤美诚和丹羽孝希。而樊振东说,我专治花里胡哨。

但我以为,合理的动作应当是舒适的、有效的、以及优雅的。舒适,符合物理规律而不损害身体;有效,用更小的做功达到更好的效果;优雅,看起来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优雅~

2.击球时:持球的感觉

很多球友攻上旋球控制不了方向,搓或拉下旋球一碰就下网,以及接侧旋球一碰就出界,甚至是扣杀失误,都是因为缺乏这种持球感。

持球感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球在拍上有停顿感,是一种抓住了再扔出去的感觉。注意了,这里的“抓”和“扔”,都是手字旁。

那么,如何培养这种持球感呢?最笨的办法就是打多球,虽然可能不明白原理,但也不能乱打和瞎打,而是首先给定一个“定点”目标,自己根据击球效果来调节动作和板形,把球打到目标处;其次要敢于发力,不要总是挡和碰,只有主动发力才能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球打多了,自然就能总结出一些经验。第一,板形固定好,板形方向即是发力方向,板对着哪儿,便是要往哪儿打。发力方向与来球的水平线保持锐角,保证人体力量能作用到球上,并能抑制住球的旋转。

第二,敢于迎前并发力,无论是有引拍的攻,还是不引拍的挡,都要主动迎前发力,抵消来球的旋转之力,并将自身之力作用其上。

第三,别着急一拍而过,快速完成击球,手往前推、往前送,多作用、多感受。不需要发死力,只要迎前,力量自来。

如果不善于总结,那就找到并记住那种感觉,估计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3.击球后:稳定的弧线

乒乓球不是直来直去的,打乒乓球最忌讳直来直去。很多球下网或出界而致失误,就是没有弧线。

弧线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乒乓球要打得好,必须要学会造弧线和控弧线,攻球、拉球、搓球,都要。有的同志练习拉下旋,撞击多摩擦少,不是下网就是出界。而有的同志练习流行的拧拉,小弧线都造不出来,上台率就惨不忍睹了。

造弧线的前提自然是合理的动作和良好的手感,而控弧线则根据出球效果反馈调节,弧线高了远了压压拍形、减少向上摩擦和发力,弧线低了近了则反之。

就是这么简单。

4.回合中:合适的节奏

球经常打到板边,总是被球顶着,来不及控制方向,都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击球节奏。

对初学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找到击球的时机,挥拍可以匀速,但击球时机务必准确。我有两条经验可以传授,第一,小动作下不引拍只推挡,手握球拍保持六七十度倾角,来球落地起跳时开始挥拍,拍去、球来,两辆相撞,这就是合力的过程。

第二,大动作下引拍攻球,眼睛或余光观察来球的轨迹,在来球从高点期开始下降时向后拉手引拍,球落地时引拍完毕,然后球起跳时开始挥拍,遂完成击球。

第二条经验,适用于任何攻球,预判、引拍、挥拍,一气呵成。至于挥拍的快慢,取决于个人喜欢和习惯的击球点,上升期、高点期和下降期都可以,只要留出击球距离,保持身前击球,不被来球顶着,即可。

每个人喜欢和习惯的击球节奏都不一样,与个人偏好和打法风格有关,所以适合自己的节奏就是好节奏。身体的节奏便于练好球,而球的节奏利于打好比赛。练球的节奏是自己舒服,打比赛的节奏是让别人不舒服。

乒乓球的斗智斗勇,尽在其间。

5.小结

动作、感觉、弧线和节奏,四者显然是息息相关、辩证统一的。其中关系,不言自明(其实是我饿了,懒得解释,此处省略一百字)。

我把动作和感觉,归为手感;弧线和节奏,归为球感。手感是手上的感觉,有的人拿到拍子,看几眼动作,就能学得有模有样,就能体会球在拍上的感觉。球感是对球的感知,对时间和空间中各种关于球的变化量的认识、理解与把控。

手感和球感,就像一层窗户纸,找到了就是通达了,找不到可能一辈子都学不会。

我想好教练的意义就在于,能够通过一些训练方法和手段帮你快速而准确地找到并记住这些感觉。

可没有好教练怎么办呢?那就千锤百炼,自个悟去吧。

*亚瑟士邀你共赏精彩乒乓奇闻趣事

最真的喜欢,是点右下角的“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